geetest_logo

【导读】

在这个“流量就是资本”的时代,从演唱会门票、热门景区的预约名额,到一款爆款盲盒或热门网红餐饮......一切稀缺+热度都可能成为被黄牛盯上的对象。

本文以“鸡排哥”事件与实名制票务政策落地后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,系统梳理黄牛的演化路径与产业结构重点解析 “技术黄牛” 如何突破传统实名制,抢占流量红利。



一、当6元鸡排被炒成200元




今年国庆假期,景德镇的一位小吃摊主“鸡排哥”李俊永走红网络。

原价仅6元一份的鸡排,因为“流量”加持与排队热度,被黄牛盯上,无论是帮人代排、转让靠前号位,还是“开摊第一份”这种象征意义的“稀缺资源”,都被炒到了数十元甚至上百元。


这场看似围绕一份鸡排的热潮,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:

• 有报道指出,黄牛代排队服务普遍每小时收费 25-50 元,而开摊第一份鸡排或者排在最前号码被标价 200 元;

• 鸡排哥摊位附近的酒店、民宿也因客流激增,房价一度上涨两三倍;

• 鸡排哥本人每天仅休息三四小时,连续高强度营业,成为网络流量狂热下的缩影。


图源:网络(侵删)


一份 6 元的鸡排,被赋予了“网红打卡”的情绪价值与参与感。

这场看似属于餐饮圈的网络热点,从业务安全视角来看,却更像是一场由黄牛精准嗅到流量气味后迅速入场的资源争夺战


二、演唱会门票实名制之后,黄牛票更“贵”了


早在 2023 年,还未全面推行演唱会门票实名制政策时,极验曾发表文章演唱会,不只是歌迷的party更是黄牛的狂欢!


2023年9月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实名购票、实名入场制度,观众不仅需要实名购票,入场时还被要求核验身份证、人脸、电子票信息,进一步整治黄牛炒票问题。



现在,实名制已成票务平台标配。但事实上,这一制度并未让黄牛止步,他们反而玩法升级、价格攀升。


以张学友天津演唱会为例,一张官方售价480元的看台票,在某二级市场店铺售价高达1200元,溢价接近3倍。


黄牛票不但没“凉”,反而更贵了。


图源:网络(侵删)


三、从鸡排摊到演唱会


从景区门票到演唱会现场,从盲盒抽签到双十一秒杀,看似不同的场景,实则有着相同的黄牛入场逻辑:


  • 不设入场门槛和高情绪价值:鸡排6元亲民价、演唱会门票面向大众,商品价格多数人都负担的起,但附加的社交热度、情绪共鸣极高,用户愿意为“第一份”和“内场位”支付远超原价的溢价,给了黄牛加价空间;
  • 排队结构清晰制造“资源稀缺”:鸡排每天有“首单”、演唱会门票总量固定,当秩序可量化但供需失衡,线下代排队、线上代下单就成了可以被交易的资源,通过加价、代排、售号等方式捕捉溢价,将公平体验转化为商品。


线下排队购买潮玩的消费者

图源:网络(侵删)


1、 拆解黄牛产业链的三段结构


无论是鸡排的代排号,还是演唱会的黄牛票,背后都有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,三个环节环环相扣,支撑起黄牛的盈利逻辑:

这条产业链里,中游的操作执行层是关键,当场景从线下转向线上(如演唱会、景点预约),中游的“人工”就会被“技术”替代,我们重点关注的“技术黄牛”。

也就是说,线下排队无非就是“体力战”,但线上技术黄牛的技术突破,会成为业务安全的核心挑战


2、黄牛的四种分类


根据操作方式和技术依赖度,黄牛可分为4类,其中“技术黄牛”是当下业务安全的最大威胁,因为他们能穿透实名制等传统规则


  • 传统人工型(散户型):最原始也最 “费力” 的黄牛。完全依赖体力和时间,效率极低、成本极高 。比如鸡排摊的代排者凌晨 3 点蹲守,一天只能赚 100-200 元代排费;演唱会抢票时靠手动刷新页面,运气好才能抢到 1-2 张票。这类黄牛仅适用于两种情况:一是企业防御体系极严(比如全程人脸识别核验),技术手段难以突破;二是场景太 “小”(如社区周边的限量促销),不值得技术投入。他们规模有限,也最容易被现场管理拦截。
  • 半专业团伙型:有简单分工,不用复杂技术。比如几个人组队抢演唱会票(一人负责注册账号、一人负责盯时间),或组织代拍团队(对接10个代拍,抽成30%);
  • 源头渠道型:靠关系或内部资源赚钱,比如拿到演唱会的“内部预留票”、医院内部挂号通道、网红餐厅的 “VIP 预约码”。直接加价卖给下游黄牛,这类黄牛不依赖技术,直接将资源倒给下游黄牛,全程 “躺赚”,但对规则破坏更大。
  • 技术黄牛(核心威胁):有组织、有技术,是演唱会实名制后黄牛的“主力”,当你准点打开购票页面,却在 5 秒内看到“已售罄”,那并非手慢,而是你的对手是一台群控设备。


技术黄牛绕过中间步骤直接进入到支付界面


他们不仅活跃在演唱会,更渗透到你生活的多个场景:

  • 医疗挂号,用脚本在凌晨自动刷新三甲医院挂号页面,锁定专家号,加价卖给患者;
  • 电商秒杀,大促期间,用群控设备同时登录几百个账号,抢限量优惠券、爆款盲盒,再在二手平台转卖;
  • 景区预约,针对热门景点的线上预约小程序或APP,伪装真实用户登录,批量锁定预约名额。


技术黄牛本质上是算力资源的不公平分配,让票务系统成为技术竞技场,这种技术异化不仅扭曲了资源分配,也催生了专业化、跨区域的犯罪网络。


3、极验对黄牛“技术化”手段的归纳


演唱会购票实名制全面落地以后,黄牛技术进一步升级,进入黑客化阶段。

黄牛通过“速通插件”(Speed Pass)绕过前端交互步骤,直接连接支付网关完成交易,这些插件可以在用户未看到选座页面时就锁票,比普通外挂提速5倍。


图源:网络(侵删)


此外,黄牛为了规避IP封禁,还租用菲律宾、柬埔寨等境外服务器,通过IP池轮换进行攻击。

黄牛软件“战力”表

图源:久谦中台


在网络上广为关注的速通插件境外 IP 租用等手段的基础上,极验结合自身对抗实战经验,将当前黄牛技术体系归纳为三类,并分别概述其实现原理与典型特征。

第一类:脚本化工具(脚本化/定制化批量程序)

  • 实现原理

由专业开发团队根据目标平台定制开发的批量抢票程序,直接模拟或调用后端接口、跳过前端交互步骤,实现超高并发下单。

  • 主要特征

这些程序经过专门优化,比普通外挂更快、更准(比如能在用户看到选座页面前就完成锁票),且能按目标站点“量身定制”请求节奏与异常遮蔽策略。

  • 特征总结

高频率、低延迟、自动化;对目标站点有适配能力;当被发现时程序可迅速调整策略,追踪难度大。


第二类:群控设备(分布式设备控制 + 设备多样化)


  • 实现原理:通过一套控制端同时管理大量终端(实体手机、云手机、虚拟机等),或在单台物理机上驱动多个隔离运行环境,形成大规模、并发的请求源。
  • 主要特征:设备形态多样(真机、云手机、定制刷机ROM、虚拟环境等),成功率更高且抗封禁能力强——单点封禁难以有效阻断整个群控规模。
  • 特征总结:部署成本与管理复杂度高但效果稳定;便于横向扩展与快速放量;更难通过单一维度(IP/UA)识别与封堵。


第三类:指纹浏览器 + 代理 IP 池(防关联与全链伪装)

  • 实现原理:使用定制指纹浏览器隔离不同账号的浏览环境,结合大量代理 IP(含境外服务器)和 IP 池轮换策略,实现地域与会话的伪装与反关联。
  • 主要特征:他们会租用境外服务器(如菲律宾、柬埔寨等)并配合持续的 IP 轮换与指纹变换,使得封禁和溯源成本显著上升。
  • 特征总结:强隐蔽性、可持续作战、难以通过关联规则把所有并发来源一次性识别出来。

当实名制、限购与传统验证码同步阻挡仍被突破时,说明对手的速度、规模、隐蔽性与变现链已经构成系统性优势。


防御不仅需要强化单点验证码能力,更应从检测引擎、行为链路、设备指纹、IP风控与事后溯源角度做整体联动,并把对手专业化团队 + 快速迭代 + 即时变现这一事实纳入策略优先级设计。



四、为何“技术黄牛”最难防?


在演唱会等高价值场景中,实名制与限购措施并未从根本上遏制黄牛。黄牛已升级为技术化、产业化模式:他们以专业团队为核心,配合分布式设备与短链变现能力,形成速度快、隐蔽强、难溯源的作战体系。


1、隐蔽性强

技术黄牛广泛使用定制指纹浏览器、虚拟/云手机、ROM 刷机和境外代理 IP 池等手段,通过多维伪装将攻击流量与真实用户流量混淆,导致单一维度(如 IP、UA、验证码)难以有效识别和拦截,误杀与漏判并存,检测成本显著上升。


2、手段多样

他们同时采用脚本化抢票程序、速通插件(可跳过前端交互直接调用支付网关)、群控平台和自动化下单系统等复合技术。工具高度自动化并能针对目标站点快速迭代优化,使传统防护(仅靠验证码或单点封禁)容易失效。


3、产业化完善

黄牛已形成分工明确的团队化运作:技术开发、设备运维、IP/服务器资源、支付与分销渠道配套齐全,构成端到端的变现链条。这种产业化结构使其能够规模化复制攻击并在被封禁后迅速恢复。


4、目标明确

技术黄牛有系统化流程:先进行情报侦查和指纹采集,再定制化开发攻击工具与部署群控,最后在脆弱窗口期内进行高并发突击。工具化与模块化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放量并收手,攻击节奏与目标高度契合。


5、变现与约束强

黄牛的变现路径短且高效:“即买即卖”成为常态,票源一旦出售便迅速流转,交易痕迹易被清洗或分散,事后追溯与取证成本高昂。对企业而言,这不仅损害平台公平性与用户信任,还带来合规、品牌和法律风险,并增加客服与赔付开支。



综上,技术黄牛之所以最难防,源于专业的定制化攻击工具、分布式与多样化的执行资源,以及高效短链的变现机制。

技术黄牛的速度与精度上的领先、规模与抗封禁能力、追踪难度与成本,三者合力,对企业与业务安全厂商造成威胁。

END

从鸡排摊到演唱会票务,再到未来更多可能被黄牛盯上的场景,业务安全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。我们需要用系统化、智能化的手段,对抗那些不断升级的操作链条,让真正的用户、真实的情绪体验、真实的场景主权,回归本该属于他们的位置。

极验在互联网业务安全领域深耕 13 年,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海量对抗数据的沉淀,若您有兴趣,极验后续可从人机识别、行为风控、业务决策引擎这三大维度,与您探讨反黄牛解决方案。


Start your free trial
Over 320,000 websites and mobile apps worldwide are protected by GeeTest captch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