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07 17:28:29 • 10 min read
2025-11-07 17:28:29 • 10 min read
【导读】
在这个“流量就是资本”的时代,从演唱会门票、热门景区的预约名额,到一款爆款盲盒或热门网红餐饮......一切稀缺+热度都可能成为被黄牛盯上的对象。
本文以“鸡排哥”事件与实名制票务政策落地后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,系统梳理黄牛的演化路径与产业结构,重点解析 “技术黄牛” 如何突破传统实名制,抢占流量红利。
今年国庆假期,景德镇的一位小吃摊主“鸡排哥”李俊永走红网络。
原价仅6元一份的鸡排,因为“流量”加持与排队热度,被黄牛盯上,无论是帮人代排、转让靠前号位,还是“开摊第一份”这种象征意义的“稀缺资源”,都被炒到了数十元甚至上百元。
这场看似围绕一份鸡排的热潮,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:
• 有报道指出,黄牛代排队服务普遍每小时收费 25-50 元,而开摊第一份鸡排或者排在最前号码被标价 200 元;
• 鸡排哥摊位附近的酒店、民宿也因客流激增,房价一度上涨两三倍;
• 鸡排哥本人每天仅休息三四小时,连续高强度营业,成为网络流量狂热下的缩影。
图源:网络(侵删)
一份 6 元的鸡排,被赋予了“网红打卡”的情绪价值与参与感。
这场看似属于餐饮圈的网络热点,从业务安全视角来看,却更像是一场由黄牛精准嗅到流量气味后迅速入场的资源争夺战。
早在 2023 年,还未全面推行演唱会门票实名制政策时,极验曾发表文章演唱会,不只是歌迷的party更是黄牛的狂欢!
2023年9月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实名购票、实名入场制度,观众不仅需要实名购票,入场时还被要求核验身份证、人脸、电子票信息,进一步整治黄牛炒票问题。
现在,实名制已成票务平台标配。但事实上,这一制度并未让黄牛止步,他们反而玩法升级、价格攀升。
以张学友天津演唱会为例,一张官方售价480元的看台票,在某二级市场店铺售价高达1200元,溢价接近3倍。
黄牛票不但没“凉”,反而更贵了。
图源:网络(侵删)
从景区门票到演唱会现场,从盲盒抽签到双十一秒杀,看似不同的场景,实则有着相同的黄牛入场逻辑:
线下排队购买潮玩的消费者
图源:网络(侵删)
无论是鸡排的代排号,还是演唱会的黄牛票,背后都有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,三个环节环环相扣,支撑起黄牛的盈利逻辑:
这条产业链里,中游的操作执行层是关键,当场景从线下转向线上(如演唱会、景点预约),中游的“人工”就会被“技术”替代,我们重点关注的“技术黄牛”。
也就是说,线下排队无非就是“体力战”,但线上技术黄牛的技术突破,会成为业务安全的核心挑战。
根据操作方式和技术依赖度,黄牛可分为4类,其中“技术黄牛”是当下业务安全的最大威胁,因为他们能穿透实名制等传统规则:
技术黄牛绕过中间步骤直接进入到支付界面
他们不仅活跃在演唱会,更渗透到你生活的多个场景:
技术黄牛本质上是算力资源的不公平分配,让票务系统成为技术竞技场,这种技术异化不仅扭曲了资源分配,也催生了专业化、跨区域的犯罪网络。
演唱会购票实名制全面落地以后,黄牛技术进一步升级,进入黑客化阶段。
黄牛通过“速通插件”(Speed Pass)绕过前端交互步骤,直接连接支付网关完成交易,这些插件可以在用户未看到选座页面时就锁票,比普通外挂提速5倍。
图源:网络(侵删)
此外,黄牛为了规避IP封禁,还租用菲律宾、柬埔寨等境外服务器,通过IP池轮换进行攻击。
黄牛软件“战力”表
图源:久谦中台
在网络上广为关注的速通插件与境外 IP 租用等手段的基础上,极验结合自身对抗实战经验,将当前黄牛技术体系归纳为三类,并分别概述其实现原理与典型特征。
第一类:脚本化工具(脚本化/定制化批量程序)
由专业开发团队根据目标平台定制开发的批量抢票程序,直接模拟或调用后端接口、跳过前端交互步骤,实现超高并发下单。
这些程序经过专门优化,比普通外挂更快、更准(比如能在用户看到选座页面前就完成锁票),且能按目标站点“量身定制”请求节奏与异常遮蔽策略。
高频率、低延迟、自动化;对目标站点有适配能力;当被发现时程序可迅速调整策略,追踪难度大。
第二类:群控设备(分布式设备控制 + 设备多样化)
第三类:指纹浏览器 + 代理 IP 池(防关联与全链伪装)
当实名制、限购与传统验证码同步阻挡仍被突破时,说明对手的速度、规模、隐蔽性与变现链已经构成系统性优势。
防御不仅需要强化单点验证码能力,更应从检测引擎、行为链路、设备指纹、IP风控与事后溯源角度做整体联动,并把对手专业化团队 + 快速迭代 + 即时变现这一事实纳入策略优先级设计。
在演唱会等高价值场景中,实名制与限购措施并未从根本上遏制黄牛。黄牛已升级为技术化、产业化模式:他们以专业团队为核心,配合分布式设备与短链变现能力,形成速度快、隐蔽强、难溯源的作战体系。
1、隐蔽性强
技术黄牛广泛使用定制指纹浏览器、虚拟/云手机、ROM 刷机和境外代理 IP 池等手段,通过多维伪装将攻击流量与真实用户流量混淆,导致单一维度(如 IP、UA、验证码)难以有效识别和拦截,误杀与漏判并存,检测成本显著上升。
2、手段多样
他们同时采用脚本化抢票程序、速通插件(可跳过前端交互直接调用支付网关)、群控平台和自动化下单系统等复合技术。工具高度自动化并能针对目标站点快速迭代优化,使传统防护(仅靠验证码或单点封禁)容易失效。
3、产业化完善
黄牛已形成分工明确的团队化运作:技术开发、设备运维、IP/服务器资源、支付与分销渠道配套齐全,构成端到端的变现链条。这种产业化结构使其能够规模化复制攻击并在被封禁后迅速恢复。
4、目标明确
技术黄牛有系统化流程:先进行情报侦查和指纹采集,再定制化开发攻击工具与部署群控,最后在脆弱窗口期内进行高并发突击。工具化与模块化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放量并收手,攻击节奏与目标高度契合。
5、变现与约束强
黄牛的变现路径短且高效:“即买即卖”成为常态,票源一旦出售便迅速流转,交易痕迹易被清洗或分散,事后追溯与取证成本高昂。对企业而言,这不仅损害平台公平性与用户信任,还带来合规、品牌和法律风险,并增加客服与赔付开支。
综上,技术黄牛之所以最难防,源于专业的定制化攻击工具、分布式与多样化的执行资源,以及高效短链的变现机制。
技术黄牛的速度与精度上的领先、规模与抗封禁能力、追踪难度与成本,三者合力,对企业与业务安全厂商造成威胁。
从鸡排摊到演唱会票务,再到未来更多可能被黄牛盯上的场景,业务安全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。我们需要用系统化、智能化的手段,对抗那些不断升级的操作链条,让真正的用户、真实的情绪体验、真实的场景主权,回归本该属于他们的位置。
极验
极验